刘扬伟亲自拆解鸿海5G战力,别想着杀手级应用

鸿海有多看重5G?近期最受瞩目的事件,莫过于亚太电信与远传电信展开共频共网合作,双方将同步进行股份交换,让鸿海未来持股远传2.45%及亚太电23.8%股份。

但除了当2间台湾电信公司大股东,鸿海还有另外三大方向布局。

首先,是参与标准、制定专利。“我们是拥有最多专利的台湾企业!”鸿海董事长暨鸿海研究院院长刘扬伟今(25日)天表示,鸿海集团目前已声明1465个5G必要专利、过半数获核准,排全世界第九位。

在刘扬伟提供的演示文稿中,鸿海集团声明的5G专利数比联发科还多。

鸿海5G布局:标准制定、设备、电信、未来通信研究

其次,是瞄准5G设备产品。根据GSMA协会统计,全球至今年10月为止有37个国家、106间电信运营商提供5G服务,预计5年后会有12亿5G用户出现。

刘扬伟指出,5G基础建设最大不同是可采用开放式架构“O-RAN”,不必像过去被三大企业(华为、爱立信、诺基亚)垄断,产品价格贵、升级速度也慢。

刘扬伟表示,鸿海已大举投入5G基础建设产品(无线电接取网络、核心网络、MEC)。

“这给了台湾电子业机会,过去我们只能帮忙代工,现在可以自己设计产品。”他解释,传统RAN架构有三大组件:BBU(基带处理单元)、RU(射频拉远单元)、AU(天线),过去要绑在一起使用。若采用O-RAN架构,企业可分开来自由搭配适合的产品,就能降低成本支出,“现在有许多行业都打算创建专网,像汽车业、民生用品、传统制造业的特质都一样,如果都用同一种设备,其实是种浪费。”

鸿海布局的第三种商机,则是未来通信,包含:O-RAN为基础的边缘运算(MEC)软件架构、车用芯片安全机制、6G芯片研究等。

刘扬伟表示,不只是5G网络的基础建设财,企业专网延伸的MEC商机,也是鸿海投入领域之一。

25日参与“2020创新论坛”,刘扬伟既拆解鸿海集团的5G布局,也分享自己观点。他提醒,O-RAN虽能增加供应商选项,却会导致兼容性问题,由于目前并没有专属机构跳出来做这件事,未来会遇到许多挑战。

他还说,大家都认为5G发展缺乏“杀手级应用”,但自己并不认同这种观点,因为5G价值在于能连接大量数据,可市面上的传感器少之又少,只有镜头发展算是成功,当衣服、食物都没有好的传感器能抓起数据,更别说要开发应用了,“我认为这是好机会,台湾企业该往这方向走。”